5200小说网

14.第14章 计定 (第1/3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5200小说网】地址:www.5200xsw.cc

第二天清晨,众人收拾妥当,在于府门口集合,无心见于谦牵过来三匹骏马,诧异道:“于大人,此去路途遥远,你们不打算搭乘马车吗?”

于谦摇头道:“还是骑马快些,轻装便行,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一闻兄了。况且我任职于兵部,虽然是个文官,却更喜欢骑马的自在。”

无心问道:“那于沁小姐呢?”

于谦答道:“不用为小女担心,她虽是女儿身,却自幼爱好习武,这点旅途她应付得过来。”

于沁这时有些不爽,说道:“哼,你是在小瞧我吗?”

无心知道犯了于沁的怒,只好赔笑道:“女侠英气袭人,小生可不敢小瞧。既然如此,那我们就出发吧,路上若有耽待之处还望见谅。”

于谦笑道:“无妨,少侠无需顾虑我们。”无心点头称是,当即翻身上马,带领二人往东而去。

三人连着在路上奔波了几日,由于着急赶路,除了每到一处城镇换马歇息之外,并不多话。这一天将到凤阳府怀Y县,无心在前方带路,并未走入城的道路,而是把于谦二人引到一条小道上,这条小道直通淮河之边。这时无心停马问道:“大人,我们要换走水路了,不知可有不便?”

于谦答道:“没有,一切听从少侠安排。”

无心当即把马匹卖了换钱,在河边雇了个船家,三人登船之后,起篙解缆,顺流东下。于谦眼见坐船顺风顺水,行驶甚速,想到即将见到旧友一闻山人,心中思潮起伏,走到船头,观赏风景。看了一会,忽听得女儿的声音在耳畔问道:“爹,你说这淮河之水为何这般汹涌浑浊?”

于谦答道:“潋潋艳艳天尽头,只见孤帆不见舟。这淮河传说是大禹治水之处,大禹导淮入海,保四方太平,造就不朽神话。如今久不治理,却成了‘小雨小灾、大雨大灾,无雨旱灾’的难治之河,中游的水下不来,下游的水又流不出,河水当然浑浊不清、波涛汹涌了。河流尚且如此,更不论国家了。”

于沁知道父亲又在担忧国计民生了,遂顽皮地吐了吐舌头,说道:“既然河水又一次泛滥了,那爹就重新当一次大禹呗。”

于谦严肃道:“胡闹,大禹是先贤,怎么能拿我跟他比较呢。”

两人正说话间,船只突然拐头驶进淮河旁边一条支流,开阔的河岸渐渐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山峦,水流不再像刚才那样湍急,变得平缓起来,越往深处走,河水越清澈。船只顺着河流九转八弯后,进入一个山谷之中,但见此处风和日丽,山明水秀,鸢飞鱼跃,翠绿欲滴,好一片春江水暖的祥和静谧景象。

两岸风景秀美,猿声不断,一路下来,船头两人不由得看沉醉了,都忘了说话。一直在船尾和艄公待一起的无心微微一笑,扬声道:“于大人,我们准备到了。”

于沁从陶醉中清醒,感叹道:“哇,好幽美的山谷呀,这就是你平时生活的地方么?”

见无心答是,于沁则道:“倒叫我有点羡慕你了。”

于谦接着于沁的话说道:“悠悠白云里,独住青山客。这幽筠谷果真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啊,一闻兄隐居于此,怪不得始终不肯入世,任谁见了此番美景,都会想着待在这里悠闲度日的吧。”

不久,众人看到不远处临河的一座山峦脚下,错落有致的建有许多房屋,无心指着那里说道:“于大人,前面就是安歌书院所在。”

于谦和于沁放眼望去,见到有几十户民居沿河而建,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,这里的民居规模不像一般的村落,虽然不是琼楼玉宇,但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塔、坊等建筑却是一个不少,依山傍水,交相辉映。无心解释道:“这里面有不少是以才入仕、以文垂世者,因为各不相同的苦衷归隐于世,又感召于师父的才学,所以聚居于此。他们都是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的人,没少花功夫在砖石之上,修修建建的,竟也成了不小的规模,令这里热闹不少。”

于谦点头称是,待行船走得近些,可以看到许多渔樵耕读在劳作,突然他看到岸边的码头上有一个身影,辨认之后仰天大笑道:“哈哈,岸边站着的不就是一闻兄么?”

无心也看到了那个身影,瞧见果然是师父不错,便高兴地扯着嗓子喊了一声“师父”,原来师父早已接到他的飞鸽传信,早早来到岸边等候。等船靠岸,艄公把船停稳,一闻山人来到船边扶于谦等人下船,事后拱手道:“于兄,一闻在此恭候多时,你可算来了。”

于谦看见一闻山人脸色红润,气色上佳,除了眼角多出几道皱纹,与十多年前相比容貌几乎没有变化,便调侃他道:“哈哈,一闻兄,你挑的一手好地方啊,瞧你养居于此,十多年没见了,英姿不减当年啊。”

一闻山人笑道:“于兄不也一样么,鬓毛未衰,乡音不改,愈加可靠了。”

不知为什么,只是初见故人,于谦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,不禁感慨良多,他说道:“一闻兄,看见你尤忆当年啊,那时我们风华正茂,意气风发,历游名山大川,评点社稷江山,好不痛快!”

一闻山人则淡淡地道:“时光如水,生命如歌,往者不谏,来者可追。”

一闻山人简短几句话,却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力量,于谦怀念过去的激荡之情一下子就没了,他豪气地说道:“好!不愧是一闻山人,总是看着前方,这几句话也是你创办安歌书院的初衷吧?那书院办得如何?快带我去瞧瞧。”

一闻山人摇扇往山上一指,说道:“于兄请。”众人便在一闻山人的带领下,穿过山脚的村落,往山上而去。

安歌书院建在半山腰,依山而建,前卑后高,层层叠进,错落有致;加以庭院绿化,林木遮掩,以及亭阁点缀,山墻起伏,飞檐翘角,与宁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,相得益彰,颇有“骨色相和,神彩互发”之美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茅山终极捉鬼人 最强杀神系统 我是全能大明星 无限制神话 圣母是怎样炼成的 无限逆推 后辈们每天都在黑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