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00小说网

2. 第2集《八识规矩颂》 (第3/3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5200小说网】地址:5200xsw.cc

我们看佛陀有时候也跟众生结一些善缘、恶缘,当然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,但是毕竟他跟众生所结的这些种子都还在的。那么第八识就着持种的功能来说,它是通于凡夫,通于圣人,通于佛陀的。所以这个第八识它的名称依止它的功能来安立的。

这个是根据《成唯识论》,把八识的立名作一个解释。

我们再看第二个,相应的心所。

二、相应心所。

那么前面是介绍八识的心王的名称,这以下说明它所相应的心所。

前五识相应的心所是有三十四个心所,包括遍行五,别境五,善十一,本惑(本惑就是根本烦恼:贪、瞋、痴),中随(中随烦恼:无惭、无愧),八大随烦恼(这是大随烦恼——随烦恼有小随烦恼、中随烦恼、大随烦恼——就是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掉举、昏沉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),这个大随烦恼有八个。前五识能够跟这种种有三十四个心所活动。

当然前五识只能够攀缘现在,不能攀缘过去也不能攀缘未来,而且现在也只能够攀缘第一刹那。前五识在取境的时候只有一刹那,下一刹那第六意识就出来活动了,就变成五俱意识了。第六意识一出来的时候,前五识就没有功能了,就完全听第六意识的分别了,所以前五识攀缘现在而且只攀缘刹那,那一个刹那,跟境界接触的第一个刹那,第六意识还没有出现的那一个刹那而已。它时间非常短,所以它造善造恶的力量很薄弱的,因为它时间太短了。

其次看第六意识。第六意识能够广泛地跟所有五十一个心所相应,因为它广缘十方三世诸法故,它能够攀缘十方,攀缘凡夫的法界,攀缘圣人的法界,能够攀缘三世,它能够思惟过去、分别现在、思惟未来。它的活动范围最广,造业的势力也最强,一个人的生命会造善造恶,都是第六意识决定的。

第七意识相应的心所是十八个心所:我痴、我见、我爱、我慢这四个,还有遍行五心所,别境里面的慧心所,还有八大随烦恼。

这个第六意识它在攀缘境界是广缘十方三世诸法,它的所缘境是不断变化,有时候起善,有时候起恶。

第七意识它所攀缘的境界主要的是第八识的见分,就是产生这个我。这个我痴、我见、我爱、我慢事实上是根本烦恼的六个里面的四个,那么就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这六个里面的四个,不过它这个烦恼都是依我而起,所以加一个我。

这四个根本烦恼当中,它的总相是我痴,这是最主要的。就是说,这第八识的明了性是刹那刹那生灭的,因为它是一个异熟,是一个果报,它不是一个法身的境界,它是一个果报体。它的果报体,换句话说,你前七转识造了善业第八识就转变,你造了恶业它也转变,换句话说它是生灭变异的,它不是我。

但是第七意识观察这个第八意识的明了性的时候,就以为它是恒常住、不变异的,所以产生一个我痴,这个我痴就是无明。依止这样的痴就产生了邪见,就认为有一个我的知见,那么就爱着这个我,保护这个我,给这个我所有的尊贵,所有的荣耀都归属于我,爱着这个我。

我慢,那么有这个我以后,跟众生就产生高慢了,高举,把自己抬高了。那么这个是一切烦恼的根本,当然主要是我痴,由我痴开出我见、我爱、我慢。

遍行五,这个是所有的心王都有的。

别境里面,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,这就慧心所,因为它会抉择,不过这个抉择是一种错误的抉择,它去抉择第八识的明了性,结果它认为,结论第八识是恒常住、不变异的我,事实上这个抉择是错误的。

八大随烦恼,跟前面一样,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掉举、昏沉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,它都有这种情况。它有时候也会不信,也懈怠、放逸、掉举、昏沉、失念、不正知。不过第七意识它的所缘境相对第六意识来说了是比较单纯了。

第八识是五心所,唯独与遍行五心所相应。所有的心王,第八识是最单纯的,它也不造善也不造恶,它就是保持无覆无记,就是跟这个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、思相应,其他的善念恶念一概不起。这个是第八识所相应的心所。

这个是把这个八识的相应心所先标出来,到了颂文的时候,会再详细的解释。好,我们今天到这里,大家有没有问题?

回答问题一:

就是说前五识,比如说我们眼睛去攀缘色尘,我们眼睛去取这个色尘境界,第一刹那的时候,是没有名言的,只有自性的分别,不能够去随念分别、计度分别,这是第一刹那。但是这种时间不会太长,马上你第六意识就会跟着起来。第六意识一生起的时候呢,主要就是第六意识在分别了,前五识就退居到一种辅助的作用了。

换句话说,当第六意识没有生起的时候,前五识是单独活动,但是那个时间非常短,那么等到第六意识生起的时候,前五识事实上它的功能就很微细了,主要是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了,它等于是在帮助第六意识了。所以它只缘刹那,这在《瑜伽师地论》是解释它缘现在,只缘刹那,就是第一刹那而已。第一刹那我们最能够感觉到前五识的存在,事实上第二刹那以后那都是第六意识在主导。

回答问题二:

执着它是一只猪,如果说就着执着来说,是第七意识。第七意识在那个《三十颂》,随所生所系,阿罗汉灭尽,出世道无有。《唯识三十颂》它解释第七意识说随所生所系,随着他的果报在什么地方受生,他的第七意识就系缚在那个果报体里面,就是第七。随所生所系,系缚的系。

就是说,你变成一个人,你为什么执着你是人,第七意识。我就是一个人,人就是我的果报,这个果报是恒常住不变异的。那么他为什么执着它是猪呢?也是第七意识在执着。当然这个是粗的执着,第七意识有粗跟细的。

第七意识的执着它还会影响第六意识,它会表现在第六意识,因为第六意识依止第七意识作根,所以我们不要忘了,第六意识的后台老板是谁?是第七意识。它依第七意识作根,所以它生生受到第七意识的影响。

回答问题三:

那当然这改变的情况,这个就是主要是第六意识的改变了。就是这个思考模式就是,第六意识,这个不是执我,就是说,我们今天是一个凡夫,你第六意识所想的就是赚钱。你第六意识造业,就是,你的希望,当然主要就是希望了,一个人的希望问题,就是那个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,我今生的目的就是赚钱,得到最大的名闻利养,直到我死为止。那么你出家了以后,你开始学习佛法,你的希望改变了,你希望要成就无上菩提,希望要广度众生,第六意识所相应的那个欲心所改变了,所以主要还是第六意识的改变。

当然执着你是一个我,这都是一样的,那都是一样的,自我。不过这个自我,出家人所执着的那个自我是清净多了,那个是很微细的了。那么你说这个心态的改变,那是第六意识所熏习的不同,因为在家人所串习的是另外一种欲。出家人也有欲,出家人的欲是追求无上菩提,追求广度众生,那就是第六识的变化。

回答问题四:

八地:初欢喜地,二离垢地,三发光地,四焰慧地,五难胜地,六现前地,七远行地。就是最初的是欢喜地,你可以查查辞典,欢喜地,二离垢地,三发光地,四焰慧地,五难胜地,六现前地,七远行地,八不动地。

修到什么境界?就是说,一般在唯识来说,你破了分别的我执跟法执,就到初地了,破了分别我执跟法执,就是粗的,这个分别我执跟法执是一下子两个都破坏掉了,分别的,就是第六意识相应的。

当然这个都是要修我空观的,在禅定当中修我空,照见五蕴皆空,观察色不可得,受想行识不可得,我们的生命体是五种成分所构成的,就是色受想行识,有色法有心法。这色法、心法都是随顺因缘而有各式各样的变化,这变化当中没有一个我的存在,没有,那么这个就是我空。

这空性的智慧,你一证得的时候,一念的相应就入欢喜地了,就证得法性了。那么这个时候还要继续破坏那个俱生的,俱生犹自现缠绵!后面偈颂会讲到,发起初心欢喜地,在这个初地菩萨,俱生犹自现缠绵,俱生的烦恼还是现缠绵,还经常会活动,所以初地菩萨他有时候有俱生的烦恼,很微细的。

俱生就是说他不必经过分别。在经论上举一个例子,比如说我们看到一只老虎,第一刹那眼睛看到老虎的时候,事实上第六意识还没有起来分别,还没有老虎的这个名言,没有名言表示第六识还没有现前,但是你就会怕。那么这种怕的感觉还没有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就有,那是俱生的,那是第七意识的。

就是你还没有经过分别,就有我的存在了,就是第六识还没有动之前,那个执着就有,那个是非常微细的。那就是要到修道位,就是初地以后还要不断地……虽然他也要度众生,但是他还有很俱生的微细的烦恼没有断,他要经常地打坐,继续修我空观。

那么到八地的时候,不动地前才舍藏,金刚道后异熟空,到了八地的时候,我们看看那个偈颂,看八地,到了八地的时候,无功用行我恒摧。无功用行就是八地,八地的时候就把这个我——俱生的我执完全破坏了,无功用行我恒摧。所以八地菩萨的时候,他的分别我执、俱生我执完全破坏,他是完全无我的,他完全是法执了。他只是在内心当中有一种清净的愿力,想要度众生、想要成佛的愿力使令他执着而已。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?他想要成就佛道,想要成就度化众生,但是他没有一种自我的执着了,没有了。

他的生命体不像我们凡夫以自我作出发,他完全是活在愿力当中,一种希望在支持着他。但这个不是我执,这是一种法执。他没有自我,他可以牺牲他的生命都无所谓的,他为了要实现他的理想,你说这个是个火坑他都愿意跳下去的,因为他没有我的执着,他的内心当中就是一个目标而已——上求下化这个目标。所以这八地菩萨就是他已经没有我执了,所以没有阿赖耶识的存在。

好,我们今天讲到这里。

新书推荐

夺欢 探诡之萌新孟婆休想摆烂 神级科研系统 夏日重返 我给穿越前辈们丢脸了 喂,你不要我挂咸鱼了 没带系统的文娱大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