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00小说网

14. 第14集《八识规矩颂》 (第1/4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5200小说网】地址:5200xsw.cc

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。第四,修习位。

前面的资粮、加行、通达,总共是要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。不过这个通达位的时间是很短的,通达位就是在得到初地以后那一念的初心叫作通达位,到了住心以后,我们讲初心、住心、后心,住心以后就叫修习位了,所以这个通达位的时间是很短的。再看修习位。

四、修习位。

菩萨于见道已,发根本无分别智,断分别起二障,后为断舍俱生起二障种子,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及十波罗蜜胜行,经十地位,名修习位。

菩萨在这个见道,见到这个二空真如理以后,内心当中发动了根本无分别智,这个是现量的境界,内心有光明了。这种光明能够断除分别起的二障,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。但是这个时候菩萨他不会得少为足,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,所以他还没有满足他的愿力,他会继续往前走。

为了断舍俱生起的二障,这个时候他要做两件事:第一件事数数修习无分别智,他没有事情的时候他要继续在佛堂当中用功,有时候修止,让内心明静不动,修止以后就起观,入我空观法空观。这个时候内心是无我无我所的,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,能所双亡,诸相叵得。

但是这个修习位的菩萨跟前面资粮、加行不同,前面的资粮、加行多分来说都还是自利的成分多,这个修习位他不但是要修习无分别智,他还要修十波罗蜜。因为这个时候,这个见到法性的菩萨跟清净心开显出来的菩萨,他内心有那个大悲心。

我们凡夫去度众生不完全是大悲心,有时候是名利心。但是这个菩萨不是,他那一念清净心现前的时候,它能够感到众生的苦,虽然自己解脱了,但是有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还在生死的大海当中,这个时候他会生起同体大悲心,他又从这个禅定当中出来,到众生的世界修十波罗蜜,布施,先用这个法布施众生,跟众生结善缘;持戒,来摄受众生;众生有时候来干扰他,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六波罗蜜,这个六波罗蜜这个智慧指的是根本智。

它这个后得智开出了四个,第一个就是方便善巧,就是属于回向,他把他的功德回向给众生,方便善巧。第二个,愿,愿力,加强他的愿力,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。第三个是力,这个是止的力量跟观的力量,禅定力跟智慧力,有力量。第四是智,这个智是后得智了,观机说法的智。就是说,从这个后得智开出了四个:方便善巧、愿、力、智,合起来是十波罗蜜。当然这个十波罗蜜就不是在佛堂修了,这是在众生的尘劳的世界修十波罗蜜,一方面忏悔业障,一方面积集资粮。

经过了十地,从前面的欢喜地,到二离垢地,三发光地,四焰慧地,五难胜地,六现前地,七远行地,八不动地,九善慧地,十法云地,经过这十个阶位,这个时候都叫修习位。就是他要修习两件事,第一个数数修习无分别智,使令内心我空法空的智慧再增长。其次他要到众生的世界跟众生结缘,修十波罗蜜的胜行,来引导众生也能够慢慢地、慢慢地趣向于圣道。

这个修习位他要两大阿僧祇劫,就是从初地到八地要一大阿僧祇劫,从八地到等觉又一大阿僧祇劫,这个修习位要花两大阿僧祇劫,两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忏悔业障、积集资粮。

第五,究竟位。这个就是成佛了。

言究竟者,即是究竟无漏界。

这个菩萨经过前面在凡夫的资粮位、加行位,到通达位以后,乃至于经过入了圣位以后,又花了两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学圣道,这个时候内心所有的烦恼、所有的业力都清净了,究竟无漏。我们看:

菩萨从最初资粮位,信解唯识妙理,发坚固菩提心。

就是资粮位的情况,就是从这个凡夫的内心发起了菩提心,信解唯识妙理:经三大阿僧祇劫,修习无边难行胜行。这个是不容易的,修学圣道是不容易的。到了这个等觉菩萨的后心:

至金刚喻定现前。

这个高深的禅定现前了,这个时候一念的相应:

永断本来一切粗重。

这个粗重是指的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。这个烦恼跟所知都是粗重性的。

顿证佛果,圆满(八识的)转依,穷未来际,利乐无尽,名究竟位。

我们前面的修行都要自利利他,利他也要自利,但是成佛以后,他的自利功德圆满了。佛陀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件事,就是度众生了。他没有说,佛陀再去佛堂做功课,没有这件事情,因为他究竟无漏了,它是穷未来际利乐一切的有情,没有穷尽的。一生一生地做他的太太,做她的先生,做他的儿子,佛陀就是一生一生来到众生的世界跟众生结缘,结缘到一段时间以后,好,佛陀成就一个佛果,把过去所结缘的众生都接到他的佛土去,教化以后都成就圣道了,这个佛陀消失了,应化身也消失了。

这个时候怎么办呢?继续再结缘,佛陀又从本垂迹,又来到众生的世界做你的亲戚,做你的朋友跟你结缘,结缘到一段时间,你所结缘的众生得度因缘都成熟了,佛陀又创造一个清净的国土,你念我的名号,我就接你到佛土来,这个时候又成熟了。成熟了,佛陀再继续地来到众生的世界。就是这样子,佛陀就是做这种事情。穷未来际,利乐无尽,名究竟位,就是度众生的事业。

这个是我们从凡夫到成佛有五个重大的阶位。

好,我们来看,回到讲义。我们这一段是说明发起初心欢喜地,这个地方是说明,我们最初的妙观察智的清净心生起的时候,是在什么阶位呢?是在欢喜地,就是这个见道位。这个见道位的时候,这个妙观察智最初生起了。

我们再看第二段:

俱生犹自现缠眠。

这个是说明初地菩萨他内心的一个情况。我们看蕅祖的注解:

然其俱生我法二执之现行缠绕及随眠种子,尚自未断,犹须数数修习之力,乃能伏断也。

一个初欢喜地的菩萨,他的我空法空的智慧,可以把这个粗重的分别的我法二执给破坏掉,但是这个微细的俱生的我执跟法执,它的现行的缠绕,以及他内心的随眠的种子,还是不能断除。

这个随眠是什么意思呢?《成唯识论》解释:随逐有情,眠伏藏识。就是说,他烦恼的种子它会逐,就是追逐,追逐有情,它是伏藏在第八识。说你今天人这个种子,它就活在你人的心中。你下辈子生天了,它也会跟着你到天上去,活在你那个天人那一念快乐的心中。你下辈子到三恶道去了,它也跟随你到三恶道,你那个苦恼的心里面那个种子还是在。换句话说,你这个烦恼不断除,它不会自己消失掉的。

说你这个房间里面有一堆垃圾,你今天不扫它,它也是在那里,你明年不扫它,它还是在那里。说你心中的烦恼,我不喜欢断除烦恼,可以,不喜欢断除烦恼,烦恼就永远跟着你,随逐有情,冥伏藏识。你到了天上去,它跟到天上去;你到了人间,它跟到人间;你到了三恶道,它跟到三恶道。你不断除它,它永远跟着你,永远缠缚你。随逐有情,冥伏藏识。

这个意思就是说,这个种子是不能自己去除的,所以尚自未断,烦恼的现行、烦恼的种子都不能断除,所以这个初地菩萨他还要数数地修习我空、法空的智慧,才能够慢慢地伏断俱生的我法二执。

圣人的烦恼是比我们凡夫淡薄了,但是还是有一些微细的烦恼,比如我们看律上,《南山律》,《南山律》诸位研究比丘戒会发现,就是这个部派佛教,你看律上每一个部派对戒律的解释那争得非常厉害,那个部主互相攻击的口气,那都是得理不饶人,口气非常尖锐的,但是那些部主都是阿罗汉,都是大阿罗汉。

道宣律祖说,这些大阿罗汉其入观也,人法双亡,这些阿罗汉一回到佛堂的时候,入了灭尽定的事后,我不可得,法不可得,一切法不可得,内心当中跟这种毕竟空、无我无我所这种平等法性相应,他内心是一个无诤三昧的,无诤的。但是他从佛堂里面出来,讲到个人的看法的时候,那就是俱生犹自现缠眠,是这种境界。

不过这个圣人的烦恼跟我们凡夫也不一样,在《大智度论》,龙树菩萨讲一个譬喻说,他讲两个譬喻,说圣人的烦恼就像热锅里面的水滴,他已经有热气了,但这个水滴下去以后,一下去就干了。烦恼在圣人的清净心不会逗留太久,因为他那个正念的力量已经生起了。

我们凡夫不是,我们凡夫内心没有光明,烦恼一活动它就活动很久,它高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,我们对它一点办法都没有。但是圣人不是,圣人的烦恼一现前,第一个它淡薄了,他就是一个小水滴,在这个热锅里面一下子就干掉了,一下子,他一正念,一注意一下,烦恼就停下来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余温半夏 妖尾之向希望微笑 我瞎编功法你们怎么都成大帝了楚枫萧辰 国运副本:开局打造长城守望 禁忌 [综]和白兰成为梦对象后 偷听我心声后,炮灰全家杀疯了!